移動通信(Mobilecommunication)是移動體之間的通信,或移動體與固定體之間的通信。移動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車、火車、輪船、收音機等在移動狀態中的物體。
通信雙方有一方或兩方處于運動中的通信。包括陸、海、空移動通信。采用的頻段遍及低頻、中頻、高頻、甚高頻和特高頻。移動通信系統由移動臺、基臺、移動交換局組成。若要同某移動臺通信,移動交換局通過各基臺向全網發出呼叫,被叫臺收到后發出應答信號,移動交換局收到應答后分配一個信道給該移動臺并從此話路信道中傳送一信令使其振鈴。
移動通信系統由兩部分組成:
(1)空間系統;
(2)地面系統:①衛星移動無線電臺和天線;②關口站、基站。
移動通信系統從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到2020年將大體經過5代的發展歷程,而且到2010年,將從第3代過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窩電話系統外,寬帶無線接入系統、毫米波LAN、智能傳輸系統(ITS)和同溫層平臺(HAPS)系統將投入使用。[2]未來幾代移動通信系統最明顯的趨勢是要求高數據速率、高機動性和無縫隙漫游。實現這些要求在技術上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此外,系統性能(如蜂窩規模和傳輸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頻率的高低??紤]到這些技術問題,有的系統將側重提供高數據速率,有的系統將側重增強機動性或擴大覆蓋范圍。
從用戶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術包括:蜂窩移動無線系統,如3G;無繩系統,如DECT;近距離通信系統,如藍牙和DECT數據系統;無線局域網(WLAN)系統;固定無線接入或無線本地環系統;衛星系統;廣播系統,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Modem。
1.5頻段
使用頻段遍及低頻、中頻、高頻、甚高頻、特高頻和微波。例如我國陸地移動電話通信系統常采用160,450,800MHz及900MHz頻段;地空之間的航空移動通信系統常采用108~136MHZ頻段;岸站與船站的海上移動通信系統常采用150MHz頻段;國際上,海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采用1.5GHz/l.6GHz的L頻段;陸地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有采用L頻段的,也有用11/14、12/14GHzKu頻段的。
1.6組網方式
按有無中心分為無中心網和有中心網兩種方式。無中心網是在移動臺間建立直接鏈路,以實現移動用戶間的通信。如對講電話系統的同頻單工網、無中心選址系統的同頻單工網等。有中心網在移動臺與控制中心建有鏈路,移動用戶間的通信必須經過控制中心才能實現。如第二代無繩電話網、蜂窩移動電話網和集群調度系統等。按服務對象分有公用移動通信網和專用移動通信網。公用移動通信網是公用電信網的一部分。移動通信網有通過用戶線入公用市話網的,也有通過中繼線以端局方式入自動電話網的。
1.7信令
是指在移動通信網中,與通信的接續和控制以及管理有關的電信息(非語言),具有信號和指令的雙重含義。按信號形式分有模擬信令和數字信令;按傳輸媒質分有無線信令和有線信令;按傳輸方式分有隨路信令方式和共路信令方式。80年代,小容量移動通信網的無線信令多采用模擬隨路信令方式,即以多音頻(或脈沖)方式與話音共享一個信道,在傳遞話音信號前后傳送信令。大、中容量移動通信網的無線信令移動通信多采用數字共路信令方式,即在多信道共享的移動通信系統中,設立專用信令信道(又稱控制信道)。
1.8編號
專用移動通信網采用單獨編號。公用移動通信網的編號與進入公用電信網的方式有關。如以用戶線方式進入電信網,移動用戶號碼的編法多與市話用戶號碼編法相同。例如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網,CCITT的E213推薦了兩種編號方案:一種與公用電信網編法一致;另一種采用“網號”,即單獨編號的方式。